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雄兔眼迷离 > 第200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00节

 

的又急又巧,非又内应不能发生。这边大厦一倾,利之当头,谢瑜为了保命,甘愿帮皇帝诱捕霍家也未可知。

而谢瑜更怕来人不怀好意,皇帝虽还没明面动手,但近日各种动作,先以巡视为由近乎监视霍家党羽动向,几个叫的出名字的官员近在看守之列,上个早朝的路上,都能碰上三四波带刀的。

紧接着又道“胡人战事将起,霍家既有通胡之疑,定要严防有人趁机近京,接触在大狱的霍准,行里应外合之行”。因此近京层层关卡,随便来一人说是宁城回的,万一是宫中之人冒充,后果不堪设想。

是故与两人一碰面,开始几句话难免都不怎么客气。终归是雨谏占了上风,有了霍云旸事先叮嘱,他对谢瑜了若指掌,而谢瑜对来人一无所知。

寥寥说了几句,谢瑜便确认了身份。且不说证据确凿,由不得人不信,便是他不信,也无可奈何。如果来人是皇帝的狗腿子,就他口里说的那些事已经够自己砍十次八次的脑袋。信与不信都是大势已去,还不如假装信了,讨个乖巧听话。

所以到了后头,大家都客气的很。雨谏身份使然,一开始本就不该有所僭越,但霍云旸交代并非没到道理,他只能先声夺人,一经确定谢瑜无恙,又听说前往宁城的人是谢瑜派出去的,这才将自己回京目的和盘托出,说着又从身上包袱里掏了个盒子出来递与谢瑜。

谢瑜犹疑着接了,正打开了一条缝好奇往里瞧,里头灰白色只看了个大概,就听得雨谏道:“我家将近派我送副眼珠子给大人,托……”,话说一半就见盒子从谢瑜手里往地上跌,他只能伸手捞了一把,又假装没瞧出谢瑜失态,神色如常再次递到谢瑜面前道:“托大人引荐我往金銮殿走一趟。”

谢瑜是个文臣,非要往恶了说,杀人戕命的事儿七弯八拐没准也干过几桩,可血淋淋东西,确实没见过几回。只当霍云旸千里给自己带回来的是什么救命东西,哪能料到是一对死人眼,加之那会对雨谏身份存疑,本就紧张,故而一个激灵,手就滑了。

见雨谏又捧着盒子递给自己,只能正了正身子,再接过来,稳住心神道:“霍将军年少即多谋,小人不敢妄测其智计,但请先生示下,府上莫不依从。”

雨谏道:“不敢当,将军说京中诸事,都要仰仗大人。如今圣上对霍家有疑,将军若是奉旨回来,无异于蛾投烛火,而抗旨强留宁城,又是正中奸人下怀。进退皆是为难,不得不暂违背本心,另谋生路。大人与我家老爷同窗同僚,有手足之谊,而今霍家蒙难,还望大人不弃”。说着便躬身抱了一拳。

谢瑜岂敢真受了礼,虽雨谏看面相多不过二十来岁,与霍家的几个少爷年龄相差无几,可这这个关节处能被遣往京中的,必是霍云旸眼里举足轻重的人物。事不成,大家一死也就罢了,事成了,以后霍家就是霍云旸挑着,他哪能不识趣的开始就把人给得罪了去。

当下也顾不得那盒子里装了什么,一手揽在怀里,另一手慌忙扶起雨谏道:“先生客气,屋里说”,言罢对着一直在厅门处候着的人吩咐道:“看茶”,这厢又伸手请了雨谏进到里屋,算是真真正正认了他的身份。

官场你来我往,只言片语即能表其意。自雨谏进了谢府,二人说话虽有隐晦,会晤处却是在谢府正厅,门也未掩。分明是谢瑜故作坦荡,顺便提醒雨谏说话过过脑子。

雨谏心如明镜,却知谢瑜必不会真放任人偷听,倒没太过顾忌,而“违背本心另谋生路”一说,也不过是平时话留七分白的习惯使然。但谢瑜亦是做惯了八面玲珑事,一听即知霍云旸另有打算。

有什么打算且不提,但只要他是既不会回京,又不会蠢到抗旨,就说明这霍家的小儿子是个通透人,局势还有的救。且这个打算,显然不能在厅里头商议,即使谢瑜当真是安排了人丛丛把手,唯恐隔墙有耳。

他领了雨谏走到里屋,又按了暗阁,进到极隐秘的密室里,请雨谏坐下,这才赔礼道:“先生勿怪,近来之事,属实一言难尽。”

雨谏忙回了不敢,又宽慰了几句,正要说起霍云旸的打算,门口吱吖一声,下人来送茶水。他要说的,远比刚才在大厅里几句废话要命的多,只能瞬间噤了口。

谢瑜起身往门口接了,回来倒着茶水道:“无妨无妨,先生请讲”。桌上搁着的,是那个装眼珠的盒子。但听得霍云旸处变不惊,好似这东西也没那么可怕了。他举着茶碗递给给雨谏,道:“先生请”。都没问问,里头东西原来长在谁眼眶里。

雨谏也觉刚才惊乍有失分寸,不欲落了谢瑜的面子,起身接过茶碗,饮了一口,方坐回椅子上。谢瑜给自己也满了茶碗,撩了衣襟坐下,便听得雨谏道:

“至多三日,拓跋铣的马蹄便能到宁城城外。”

------------

袍笏

违背本心,什么本心?为人臣子的本心,自然是忠君体国。另谋他路,又谋得是什么路?既不能回,又不能抗旨,只能是找个理由既不用回京,又不用抗旨。

将在外,而不受君令,逢战也。

能让霍云旸光明正大留在宁城的理由,只能是胡人打过来了。拓跋铣大概是做梦都没想到,他的人刚带着石亓的拓印出发后第二日晚,有人顶着一头冰粒子冲进来喊“宁城来的信,急的慌”。喊完等他接了手,才去盛热汤暖身子。

宁城还能有什么信来,拓跋铣从裘皮里伸出手指,狐疑着将信打开,暗想霍准和霍云昇都死了,那个女人估计也不会放过霍云旸,就不知道杀到宁城了没。

若是杀到了,霍云旸必然知道自己也是个幕后黑手,这时候往鲜卑递信,莫不是想咒骂两句。若是没杀到,京中出了大事,霍云旸也不该有功夫和自己叙叙旧情,端的是让人猜不透。

一封信读完,房内大笑不绝于耳,笑了好一阵,那喝汤的的人都丢了碗直愣愣盯着拓跋铣瞧,他方收了口,道:“我族男儿,还有多少能上马背?”

“怎突然问起这个,可是汉人那边出了什么变故,我族男儿,人人上得马背”。胡人不比汉人注重伦理纲常,站着的人重重往胸口捶了一掌,答的颇有几分豪气。

拓跋铣又笑了一回,吩咐道:“你下去点个数,召各部落明日聚人往梁人平城城外行进。原派往羯人方向去的兵马扣三分之二在原地待命,喂马磨刀,准备南下。”

“王上,今晚石氏……”,那人不解拓跋铣为何突然做此安排,东西早就准备好了放在离羯族帐子不远处,这边鲜卑一拿到印信,快马赶了过去,两地本就不近,昨日送信,这会是该到了,夜长梦多,想必动手就在当夜。

原计划只等石氏一死,再依样杀掉羯族几个掌权的异姓王爷,鲜卑铁骑即可踏遍整片草原,这会拓跋铣说要将人撤回一些,确实让人不解。

拓跋铣一扬信,道:“有人邀本王去取些东西,故人情谊,岂能不赴约”。他料底下人听不懂这文绉绉的酸腐之词,又赶紧道:“你且先去点人,齐备之后,本王再与你细说。”

那人依言行礼退出门外,拓跋铣又将信展平举到眼前快速扫了一遍,一起身,身上裘皮未裹牢实,随即滑落在地。他并未拾起,可见并不畏寒。

门外寒风大作,转了几个走廊,才赶至行政处。宫殿迂回,有时还不如帐子里舒适。可这种不舒适,又隐隐透着些繁复的虚荣感,他受用无穷,故而诸多东西都学着梁人皇帝模样,还画虎类犬的置了个“御书房”,实则与臣下议事都是赶着哪上哪,压根没几回进过。

但笔墨样事物却是工工整整的摆在这房里,还特意交代了妇人勤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