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大英公务员 > 第2568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568章

 

时间不早了,阿列克谢耶夫带着妻子回家,不出意外的是,福尔采娃的请辞被地图头拒绝,国家现在还是需要文化沙皇发光发热的。

苏联的变化才刚刚开始,而自由世界一边,艾伦威尔逊在法国出差,商量关于共同支持美国的具体态度,法国人一直都是不顺从的,尤其是这个世界,法国还牢牢抓着北非,不顺从的频率明显增高。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个世界的格局是东西二帝?”听着着重强调欧洲,强调法国利益的声音,艾伦威尔逊嘴角抽动,对此不置可否。

甚至在某些时候,艾伦威尔逊都后悔掩护法国是不是做错了?

至少当前英国的实力还是要超过法国的,要不是看在法国人每次想要更加自主,更加独立,就能彰显英国的独特地位,无上权威早就拍桉而起了。

不过反过来,法国人是不是也在利用英国和美国的特殊关系,在苏联问题上彰显自己的统战价值呢?

法国总统密特朗是一位左翼领袖,与法共有很大的合作关系,他主张的策略就是东西方平衡,他非常深刻地理解到,只有在两者平衡之间,法国才能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自主权,而不是美国人的跟班。

艾伦威尔逊则表示美国的问题确实很大,一旦美国不解决经济上的问题,就无法给欧洲支持,英法两国对抗苏联还是够呛的。

再说牺牲的是德国和日本,英法两国只要团结一致,可以确保在这一次经济调整当中安然无恙。

“就算同在欧共体当中,两国说的算总比三国说的算好,德国也确实应该削弱一些了。德国对英国是不构成威胁的,英国一直都不是陆军强国。但德国和法国都处在同一片大陆,理所应当应该平衡平衡。”

不考虑苏联,除了美日之外,英法德三国处在世界三四五名,英国虽然被日本甩开了,但在这个世界上一直压着法德两国一头。德国排第四,法国排第五,因为法国的很多产业确实利润不大。

可以理解为英国在工党时期的政策,保就业比利润更加重要。德国可不是这样,德共一直都不成气候,联邦德国从刚开始,就是处在纯粹的资本主义当中,这导致德国的产业比英法都更倾向于出口导向。

一旦德国的货币不得不升值,对英国和法国也是有利的,面对德国的产业竞争压力就会减少许多。都到了这个时候,全世界就只有这些蛋糕,还谈什么欧洲团结,德国就是最适合的打击对象。

说得好!密特朗心中称赞,如果美国必须吸收海量生命精气极尽升华一波才能度过大限,那对德日这么干总好过对英法这么干,“但英法必须团结才行,不论会议在什么地方举行,两国都必须采取共同立场。”

“当然,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个共同立场争取的可殊为不易,艾伦威尔逊觉得自己嘴都要起泡了,赶紧找一个地方休息休息恢复精力才行。

广场协议

对于美国的加血包,当然是应该采取严厉态度,事实上美国完全掌控的日本,从来都是对英法的一个利器。

这也是艾伦威尔逊都不知道嚷嚷多少年了不公平贸易,汇率操控之类的说辞,美国仍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

美国是利用可以完全掌控的国家,对英法这种上一个版本的霸主上眼药,这种事实不论是英国还是法国心知肚明,现在美国要给加血包放放血,两国为什么要反对?早就应该这么干了。

密特朗当然不反对和英国抱团,他当然心里面也厌恶英国,认为英国是欧共体当中的叛徒,但在这个时候,两国当然是要团结的。之前不上心的原因,只不过是让英国主动示好体现诚意。

换成撒切尔夫人肯定是不会让法国人得逞的,不过艾伦威尔逊从来都不吝啬多跑两趟,再说他在法国又不是没有住的地方。

其实美国的逆差创纪录,主要还是自身的问题,原来也有逆差的问题,但远远没有过去一年这么离谱,这不还是加息闹得,根源则是因为通胀,由于越南战争和约翰逊总统“伟大社会计划”的政策,美国的债务压力不断增加,通货膨胀愈演愈烈。

之后就是保罗·沃尔克就任美联储主席,不断提高美国利率,最高的时候,美国的利率超过了百分之二十,成为“自耶稣诞生以来最高的利率”。

紧缩的货币政策很快就控制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美元也随之走强。一开始,美国乐见其成。里根总统喜欢提的口号是:“强大的美国、强势的美元”。保罗·沃尔克被封为“反通胀斗士”。

但是,美元过于高扬,使美国的出口特别是制造业出口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而经过二十多年飞速发展的日本,成为美国贸易逆差的最主要来源。

显然美国是通过强势美元消灭了通胀,但负面影响就是顺便重创了自己的出口,而现在美国的想的就是,消灭通胀是好的,但逆差问题也要解决,自己不能解决,那就找替罪羊解决。

基本上英法两国都已经在这点上取得了共识,这就没问题了,等着会议召开,赞成美国对应该付出代价的不公平贸易国家进行处罚。

亲情是可贵的,就算影后们现在确实已经风华不在,艾伦威尔逊仍然喜欢待在啄木鸟影业,哪怕是坐下来聊聊天也是好的。

在下一代的婚姻问题上,他肯定是没有什么话语权,他连自己的女儿帕米拉都管不了,只是阿诺德说有和丈夫同等地位的男士陪伴,只是暂时没有结婚的意思。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