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大明镇海王 > 第3641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641章

 

“这三狗子是真的厉害了。”

“可不是嘛,现在牛气的不行呢,回家过年都不一样了,不过我都不爱去他家坐,总是在哪里得瑟,还是喜欢来二柱子家。”

“不能比啊,我就是一个打工的,他是老板啊。”

“村里的土狗子一家移民去海外了,说是移民去南非了。”

“移民去南非了?”

“好好的移民去南非干嘛?”

“听说是土狗子的家有个亲戚在南非这边过的很不错,写信回来了之后,土狗子一家就决定也是移民去海外试试看。”

“这海外有什么好的,再说了这金窝银窝不如家里面的狗窝,我是哪里都不去,就在我们王家村待着。”

“移民去海外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去海外常常见识也挺好的,”

“我们村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这些年来有一半的人都移民去了海外、关外或者是到城里面定居了。”

“可不是嘛,我们小的时候,这张地主家的地人人争着抢着去种,但是现在呢,大家看看现在都荒了多少地了,我们村对面那山坡上的田地,多好的田地啊,以前大家都抢着种,现在全荒了。”

“谁还种地啊,现在种地能够挣几个钱啊,种地都要饿死。”

“那倒也是,进城打工随随便便也比种地强太多了,再说了现在粮食也便宜的很,根本就不愁吃喝的事情。”

“所以说啊,还是这个时代好啊,我们这些时代种地的农民,现在也都已经过上不错的生活了,这下一代里面更是人才辈出啊。”

“是啊,是啊,二柱,你家老二要大学毕业了吧,这也差不多该结婚了,要不要大家伙给帮忙说说媒啊,大家伙介绍的更靠谱,也不用给媒人钱。”

“行啊,他也确实是到了该娶亲的年纪了,就是这小子说现在还不想娶媳妇,就想着读书搞研究呢。”

“这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帝国理工学院可是非常厉害的,听说里面出来的人,随随便便都是几百两银子一年多年薪,干几年,上千两银子也都是不是事。”

“你们不知道吧,王二娃还没毕业就已经被大商行给签走了,一年500多两银子呢。”

“我的乖乖,这可真是了不起呢。”

“那是,这帝国理工可是非常难考的,跟考科举差不多,虽然不能当官,但是这出来的可都是人才啊。”

“还是二柱子你儿子厉害啊,我的几个儿子就不行了,一个个都不会读书,一点都不争气,这出来工作又不好好工作,好高骛远的,总想着赚大钱、赚快钱。”

“我儿子也是一样,他们是没有吃过苦,不知道难,想当年我们年轻的时候,那个时候能够吃饱饭就已经很不错了,他们倒好,挑挑拣拣的,总是不好好的去学技术,不肯去钻研。”

“所以说啊,还是要让这些孩子们吃些苦,受些累,他们才知道珍惜。”

华夏历1751年

新年的假期总是短暂的,正德3年很快就到了。

金銮殿,群臣一个个都面带笑容,新年半个月的假期是真的爽,每天都可以舒舒服服的在家吃吃喝喝、好好的休息,有些外地的官员甚至于都还可以回乡看看自己的老父母,尽尽孝心。

想想以前,这当官根本就没有多少休息的日子,每天天还没亮起来赶早朝就算了,关键是这一年到尾,能够休息的日子寥寥无几。

至于说过年回自己的家乡看看父母,那更是一种奢望。

很多人从考上进士开始一直在外做官,可能做了几十年的官,到老了,身体不行了,这才允许回自己的家乡去养老,又或者是自己的父母走了,这才可以回家丁忧守孝。

以至于有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出来。

这并不是夸张,而是古代官员的真实写照,越是做官做的大的人,往往越是没办法回自己的家乡。

像李东阳、刘健、谢迁这种,李东阳是已经快要七十岁了,身体都已经快不行了,天子这才恩准他,最终能够落叶归根,死在自己家乡,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还有刘健这种80多岁才退休的,他从34岁考上进士之后,在之后将近50年的漫长岁月,几乎都是在外地做官,整个过程当中很少、很少有时间和机会能够回家看看自己父母的。

只有到了七老八十了,这才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这就是最典型的古代官员写照了。

用读书人的话来说,忠孝两难全,唯有先为天子为国尽忠了。

不过自从刘晋主导弄出了这个休沐法典之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尤其是现在伴随着火车和汽车的出现,交通变得非常的便捷。

即便是从京城到南方的江西、湖广、浙江、两广,甚至于四川、云贵等地区,有了铁路都已经变得非常的便捷,再加上汽车和公路,过年期间又有半个月的假期。

这回家过年也就成为了可能,并且现在电报和电话也是开始慢慢的普及起来,即便是出了什么事情,靠着电报和电话也能够开始的处理。

在这方面,从弘治皇帝开始就没有任何的限制,自古帝王都讲究以孝治天下,对于官员们过年回家孝顺父母,自然是不能反对的。

这到了正德皇帝了,那更是如此了,毕竟弘治皇帝都还好好的活着,你这肯定是要讲究孝顺的,要做给天下人看的。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