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大明镇海王 > 第2956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956章

 

“钟公所言有理,如果荆江河段能够治理好的话,周围确实是可以成为鱼米之乡,必不属于江南之地。”

张思安一听,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 再看看眼前的大地, 如果都变成沃野千里的话,这里可以养活的人口至少也是有好几百万了。

“我们如果在荆江这里修建一个大堤,将这北面的荆北平原给保护起来的话,这里至少可以多出几百万亩的良田。”

钟藩打开地图,拿出笔在地图上画出一条线,这条线上起枣林地区,下至监利地区,全长超过300里。

“大人,这样的工程是不是太大了?”

“这里虽然有大量前人已经修好的大堤,再加上借助山势等等,我们要修筑的大堤长度依然有上百里的长度,工程量实在是太大了,即便是将我们整个湖广的人调集过来,恐怕也不是一年、两年可以修好的。”

张思安仔细的看看地图,连忙说道。

荆江这边其实自古以来就有修大堤的传统,历朝历代也都会在这里修大堤,最开始的时候是在东晋时期,荆州刺史恒温下令沿江陵城修筑金堤。

到了唐朝的时候,沙市以上的一大段堤坝就开始修筑,北宋时期,后堤逐渐的往下游修筑过去,大致到元朝的时候逐渐的形成了较大的规模。

在明朝,一直以来也是有修筑大堤防洪的传统,并且一直以来湖广这边都有在修这个,所以张思安对这个是非常的熟悉,钟藩只是画出一条线,他就知道工程量非常大,绝对不是一年、两年可以修好的。

这其中还有最难的一个郝穴镇分流口,工程量极大,难度也很大。

“工程量是很大,但这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现如今,我大明国力鼎盛、繁荣富强,又无内忧外患,国库充盈,天子乃是千古圣君,朝中诸公又都是治世之能臣。”

“我们现在不抓住机会和时间来修建大堤的话,以后恐怕就很难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

“刘公提出了宏伟浩大的大明即将计划,不仅仅疏通长江,带动湖广、江西的发展,而且还要大规模的修筑铁路,这其中,甚至于还有规划着修到天府的铁路。”

“要知道自古以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普通的道路尚且艰难险阻,这修铁路到天府去,你可知其中的难度?”

“和那相比,眼前的荆江大堤就根本不算什么了。”

钟藩笑了笑说道。

修筑大堤、疏通河道而已,虽然工程量是有点大,但要说技术难度的话,跟修铁路去天府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修铁路去四川天府?”

“这,要投多少银子进去啊?”

张思安一听,顿时就忍不住张大了自己的嘴巴。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绝对不是开玩笑的,封闭的四川盆地,周围都高大的山脉,入川的道路实在是太难走了。

现在竟然说还要修铁路进四川天府,想想都觉得非常的疯狂。

“银子是要很多,但是朝廷现在不缺银子。”

“刘公说我大明各地都要均衡的发展,四川乃是天府之国,土地肥沃、地势开阔而平坦,只是对外的交通极其的不便。”

“如果能够修通铁路的话,等于是打通了四川的脉络,无论是四川自身的发展,还是说将四川的人迁移到关外、海外之地去都将变的非常的容易。”

“就如同这湖广、江西,地处内陆,现在随着海外贸易和海外殖民的发展,这些年的发展速度是有些比不上沿海地区了。”

“但如果将长江河道疏通,大量的修建港口和码头的话,湖广和江西的发展也就很快可以跟上来。”

“铁路、公路、港口、码头这些都是为了我大明的长治久安,为了我大明各地的均衡发展而进行布局的。”

“天子的雨露要均匀的洒向我大明的每一片土地和每一个子民!”

钟藩点点头,也是向张思安讲起朝廷的一些事情来。

张思安虽然是封疆大吏,即便是和钟藩也是差不多,但一个是朝廷的工部左侍郎,一个是地方的布政使,差别还是有的。

张思安可能再干几年就要去南京养老了,但是钟藩还有可能成为尚书和内阁大臣,在天子的身边,升迁的机会可是比在地方大多了。

“刘公气魄雄伟、高瞻远瞩,实在是让人钦佩万分。”

张思安听完,也是赞叹一声。

“是啊,实在是让人钦佩。”

钟藩也是点点头深表赞同,只有在这个时代,亲自感受到了大明这些年发生的巨变才能够阵阵的明白刘晋为大明帝国所做的巨大贡献。

大明原本内忧外患,国库空虚、军备废弛、百姓苦苦挣扎生存,然而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大明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如今的大明,国力鼎盛、国富民强、兵强马壮、百姓生活富足,拥有万里疆土,这一切都跟刘晋所提出来的一项项重大国策是密不可分的。

可以说没有刘晋就没有现在的大明。

刘晋当了内阁首辅,更是提出了浩大的基建计划,修建铁路和公路、港口、码头、水库、大坝,均衡大明各地的发展,可以说是完整和全面的规划。

同时也是综合了大明现在的国情来做这些大事的,每一件事情如果能够做好,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