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大明镇海王 > 第1540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40章

 

刘晋笑了笑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说的好啊,也是看的很远,继续说下去。”

弘治皇帝同样也是一下子明白了,脸上也是洋溢着笑容,现在是胸有成竹,一点也不担心大明的疆域版图过大,统治的部族过多的问题了。

“军事上的集中就更好理解了,那就是所有的军队都必须集中于王权之下,在这方面不仅仅是说这个军队指挥权归于王权,而是包括很多方面。”

“比如军队的训练应该有专门的训练人员去训练,而带兵的军官和将领则是由专门的军事学院来进行培养,军队必须贯彻忠君爱国的思想,进行思想上的控制。”

“同时军队的费用和开支方面也必须集中于王权,所有的开支都必须由天子掌控,而不受制于任何人。”

“另外军队的来源方面,不能再和以往的朝代一样,只在一个地方募兵,而是应该从整个大明各个省份,各个地方进行募兵,根据各个地方的人口数量进行统一的分配名额。”

“统一募集起来的兵再进行统一的训练和管理,如此一来,就不会形成某个地方的兵太过集中的事情,自然而然也就可以加强军权的集中。”

听完刘晋的话,弘治皇帝的眼睛都忍不住亮了起来。

以前的时候只是想到了这个军队自己说了算就可以了,将调兵遣将的虎符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可以了。

现在看来,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刘晋所讲的才是真正的集权,设计方方面面,在这样的方法之下,这军权就可以始终牢牢控制在天子的手中。

财政就是对国家经济的掌控

“军权的控制,不仅仅在于制度上面的控制,更在于思想上的控制,同时对军队费用来源的控制,唯有三管齐下,才能够真正做到将军权始终控制于王权之下,而不会出现地方割据势力或者是将领谋朝篡位的现象。”

刘晋一口气说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后世的专家学者可是早就已经研究的非常透彻了。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军权上面的控制都是最为重要的,不管是华夏的历史上还是国外的历史上,都有太多、太多军队将领谋朝篡位的案例了,数都数不过来。

俗话说得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所以无论是那个国家和朝代都对军事极为的重视,军队都是不能轻易调动的,都必须要有严格的程序。

“说得好~”

弘治皇帝听完也是忍不住直点头,深表赞同。

这自古以来,当皇帝的都很防备武将,至于文臣,那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在军队的控制方面,那更是煞费苦心,想出了诸多的办法。

像大明朝,那是以文人来统兵,明朝历史上除了这开国的时候有一些赫赫有名的武将之外,在之后,所有军事出名的人,其实都是文人出现,像于谦、孙承宗等等,都是文人,文人统兵是明朝的一大特色。

除了文人统兵之外,在军队之中,还有皇帝派遣过来的监军太监,文人加监军太监的摸索,是明朝控制军队的方式。

这样的方法,好处就是没有武将,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武将谋朝篡位的事情发生,坏处是外行指导内行,再加上文臣对武将的故意打压,明朝的武人算是历朝历代地位最低的。

很多时候在外拼死拼活的保家卫国,往往还抵不过文人的一句话,以至于明军的战斗力非常弱,纵然是天子有节气,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军队不行,这腰杆子自然硬不起来。

现在听完了刘晋的话,弘治皇帝顿时就明白了刘晋在军制改革之中所做的一切了,这一切都是为了加强集权,加强天子对军队的掌控,同时又能够将大明军队的战斗力给提升起来,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虽然听话,但却是战五渣。

实行义务兵役制度,从大明各地募兵,征集兵源,这是为了防止某地从军的人过多,形成地域性的小集团。

征召上来的兵源进行统一的打乱管理,统一的训练,不仅仅增强了战斗力,同样也是控制军队的一种手段。

建立大明皇家军事学院,培养军队将领,这不仅仅是增强大明军队战斗力的手段,同样在其中灌输的忠君爱国思想,这等于是思想上的控制,说到底还是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天纵之才,治世之能臣!”

想清楚了这些,弘治皇帝心里面也是忍不住感叹一声,以前总是不明白刘晋所做这一切的深意,如今却是一下子都明白过来。

对于刘晋的才能这才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刘健、李东阳、张懋、谢迁等人也是纷纷点头,听刘晋这样一讲,所有的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财政上的集权相比起政治和军事上的集权,可能是历朝历代最被忽视的一个地方。”

刘晋缓一缓,歇口气之后又继续缓缓的开口说道。

“古话说得好,有钱好办事,这一点上面对于一个国家,对于朝廷来说,同样如此。”

“但是因为历朝历代以来都讲究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故此在税收方面,无论是历代天子还是下面的官员都非常的谨慎,这收税的时候,生怕多收了税,以至于下面的老百姓水生火热,民不聊生。”

“但是每当到了真正需要用钱的时候,当政者又会不顾一切横征暴敛,再加上下面官员和官吏的变本加厉,于是就会出现了史书上所说的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的现象出现。”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