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大明镇海王 > 第1535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35章

 

再比如大量海外人口流入的问题,朝鲜人和倭国人现在都喜欢来大明这边务工、定居,南洋的种植园里面,奴隶的数量足足有上百万。

还有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的原材料和市场的问题,棉花价格的飞涨,再加上人都集中到城市里面生活,导致北直隶这里的田地无人耕种,原先的产粮大省变成了产棉花的地方。

这对大明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大明又该如何去应对这种变化?

还有这市场问题,以纺织工厂来说,这大明数以万计算的纺织工厂,这生产出来的布匹,大明自身消耗之外,还有大量的布匹销往海外。

但产能越来越大,产能过剩的时候又该如何去做?

这原材料不足,产能过剩,人口流动,工厂、作坊、商行等等当中出现黑心商家,工人一天到晚的工作,没有休息,身体受不了等等。

问题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这些问题都是以往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关键是现在大明朝廷的官员和官吏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上至内阁首辅的刘健,下至普通县衙的知县、官差等等,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做,而且关键是,按照以往的模式,大家对于一个地方的管理和经营上面,基本上都无为而治。

有时候一个地方的官员能够做到公正廉明都已经算是青天大老爷了,再修点桥,铺点路的话,那就是要送万民伞了。

以前可以这样过日子,可是现在还可以这样继续下去吗?

未来还可以这样继续下去吗?

很显然,是不行的,李东阳就已经深深的感觉到了这一点。

这是争夺生存空间的时代

听完李东阳的话,弘治皇帝也是忍不住直点头。

对于这一点,他其实已经深有体会了。

以前的时候他就从朱厚照这里听到了类似这样的话,大明已经走上了以前历朝历代都从未走过的道路,这自然而然的对于朝廷的要求也会变。

而且经历了如此一番巨大的对比,弘治皇帝早就有了革新朝政的想法,这也是他为什么要重用刘晋。

不仅仅是因为刘晋确实是有能力会办事,而且因为刘晋总是能够想出很多新的东西出来,而这些新的东西和办法又都能够很好的符合大明当前的需要。

军制改革,大明的军力才强大起来,正是有了强大的军力,大明才能够横扫四方,开疆拓土,威服四方。

税务改革,让大明朝廷有了足够的银子,有了银子大明朝廷才可以大规模的移民,在大明各地大规模的修建水泥马路,方便大明南北、东西、关内、关外之间的往来。

移民政策的制定,不仅仅将大明两京十三省多余的人口大量的迁移出去,巩固了边疆,开发了新的移民之地,同时也是大大的缓解了关内的人地矛盾。

这些政策都是刘晋所提出的,也是刘晋所执行下去的,同样也都对大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这些都是朝堂之上其他官员所无法提出来的,纵然是刘健、李东阳、谢迁,他们也无法跳出原先的框框来制定这些政策,自然也就会无法影响到整个大明。

但是这仅仅之上开始,大明所要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

繁荣昌盛是繁荣昌盛,但如何让大明变的更加强大、更加繁荣昌盛,这才是大家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而这对于现在的朝廷来说无异于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弘治皇帝直点头,其他也是纷纷点头,都是这个帝国最高层的决策者,都能够清楚的看到大明的现状,也都知道大明所要面临的问题。

李东阳所言一点都没有错。

“李爱卿,你觉得我们大明接下来该如何去走?”

弘治皇帝看向李东阳,对于李东阳,他也是非常的欣赏和喜欢,这是一个真正有才能和学识的能臣,能办实事。

大明移民的事情就是李东阳在做,做的相当的漂亮,数以百万的移民,无论是去辽东还是去西域和河中的都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

现在的辽东、西域和河中地区都已经成了富庶的代名词,移民的生活非常的富足、幸福,足见李东阳在这方面的能力了。

“陛下~”

“面对这样的新时代,臣时常都觉得自己所学的东西已经很难用的上。”

“西域和河中地区移民的时候,臣所学的一切告诉臣应该按照汉唐之时的办法来管理和统治这里,可是历史又一次次的告诉我们,那样是不行的。”

“臣就不知道该如何去做,觉得非常的无力,无法想出一个好的办法出来。”

“后来臣与刘晋聊了很久,臣顿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臣以为,还是让刘晋来说比较好。”

李东阳想了想也是推荐了刘晋。

意思很简单,自己是能力有限,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和策略出来,但我知道刘晋行,所以我推荐他来。

听到李东阳的话,众人并不感到意外,也是纷纷看向刘晋。

“刘爱卿,你说说看。”

弘治皇帝其实早就想点名刘晋了,只是这刘健、李东阳、谢迁、张懋等人毕竟是老臣,按顺序也该先咨询下他们的意见看法。

现在李东阳都举荐刘晋了,其他大臣看样子估计也是想不出什么好的策略出来,所以也是直接问刘晋了。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