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645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45章

 

通过这次对辽发动的战事,让本抚明白一个道理,忽略海上的发展,会让大明错失很多机会。”

“既然孙巡抚愿意支持,那就先扩招3000学子吧。”王徵开口道:“针对这批学子的要求,老夫还有一些……”

“3000学子?!”

孙元化震惊了,难以置信的看向王徵,“就算良甫公想培养人才,也用不了这般多的群体吧,当前大明船舶学院……”

“这已经是最低限度了。”

王徵正色道:“大明在船舶这一领域,其实已经落后很多了,老夫必须要加快布局,尽快让大明追赶上来。

先钻研透彻欧罗巴各国的造船技术,并且从这批人才队伍之中,遴选一批有天赋、悟性极高的群体。

让他们站在现有高度,用新理念和新思维,去研制出属于大明的全新船舶。

这不仅局限于军用,还会延展到民用,等到那个时候,大明想要……”

“可是这么多的学子,大明船舶学院能传授得过来吗?”

孙元化强压惊意,打断王徵之言:“不是本抚不想做这件事情,或者说有意推诿,实则是这么多……”

“这些就无需孙巡抚多虑了。”

王徵眼神坚定道:“既然老夫敢招收这般多学子,那就一定能做好此事,为了大明今后的发展,还请孙巡抚尽快帮我大明船舶院,解决最基础的生源问题吧。”

说着,王徵向孙元化郑重一拜,见王徵这般,孙元化心里就清楚一点,只怕王徵所想要的群体,必然是非常棘手的存在。

可是就算再怎样难办,那他也必须要设法解决。

毕竟大明船舶院落地登莱时,崇祯皇帝就向他传达密旨,必须满足王徵的任何需求,以此推动大明造船业的整体发展。

山陕的新生(1)

山西,太原府。

大雪纷飞,隆冬时节下的太原,寒气逼人,对那些富庶的士绅、商贾等群体,这个冬天不那般难熬。

可是对底层的百姓,特别是破产的群体而言,这个冬天就很难熬过去,甚至稍有不慎就会在睡梦中冻死。

“巡抚,时下太原府城外,所筹的灾民救济区,各棚皆配发了煤炉。”

徐英雄神情疲惫,捧着一摞案牍,看向伏案忙碌的刘鸿训,“此外山西治下诸州、府城外,所设灾民救济区,皆递交了相应公函。

当前诸州、府所辖诸县,存留的灾民和流民,都趁着大雪降临前汇聚,所筹措的煤炉和蜂窝煤,都预备了不少。”

“现在咱山西赈灾行署,还有多少的存粮?”

刘鸿训拿着要呈递进京的奏疏,看向徐英雄说道:“此外山西诸州府治下,所辖的各县境内,是否还残留着零星灾民和流民?

安置在各州、府城外,所设灾民救济区,所定协办义民队伍,当前都招募的怎样了?这关系到各处的安稳。

将山西境内的灾民和流民,都集中在各州府城外安置,这无疑是一次冒险的举动,必须要确保万无一失。

还有各处筹建的医匠队伍,推进的怎样了?别看是在隆冬下,还是要预防时疫,绝不能有任何的大意。”

“禀巡抚,现在我们赈灾行署这边,算上那批义捐的存粮,还有27万石……”徐英雄闻言,捧着那摞案牍,就来到刘鸿训跟前,详细的逐一讲明。

自刘鸿训被崇祯皇帝外派到山西,出任巡抚以来,刘鸿训就做三件件事情,一个继续整肃山西官场,一个命各府县剿灭境内匪寇,一个筹建山西赈灾行署。

得益于崇祯皇帝的统筹安排,肆虐在陕西境内的诸多流贼,并没有大规模杀进山西,这使得山西境内的局势,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跟原有时间线相比,当前山西境内的情况,并没持续恶劣下去,相反在刘鸿训巡抚山西后,情况得到不少缓和。

特别是晋藩、代藩这些宗藩分支,先前被崇祯皇帝传召进京陛见,叫他们的子嗣悉数进京,入宗学进修,使得他们在就藩地所做之事,不似先前那般肆意妄为。

“你先将这封呈递的密奏,派人加急送到京城去。”

看着眼前的案牍,刘鸿训举起手中的奏疏,皱眉道:“这些案牍本抚逐一查阅,现在山西赈灾行署,将各处的灾民和流民,都开始聚集在一起。

粮食就成了最严峻的问题。

仅靠山西本土自筹,无法等来年开春,有效的组织这批灾民和流民,整饬驰道和整修水利,所以朝廷要多调拨一些才行。”

“喏!”

徐英雄当即拱手作揖道。

崇祯皇帝所提募工之策,包括后续筹措官办诸厂,除北直隶这边接到相应公函,现在山陕和山东等地,也都接到相应的公函。

山西巡抚刘鸿训、陕西巡抚陈奇瑜、山东巡抚袁可立他们,根据朝廷所下公函,开始结合本地情况,以筹建的赈灾行署为主,开始大批的聚拢破产灾民和流民。

想有效减少大明境内,各地出现叛乱的苗头。

唯一可行的办法。

就是让这些破产的群体,都最大限度聚集在一起,奉行以工代赈的思想,有序在地方整饬驰道、整修水利,给筹措官办诸厂抢一些时间。

等地方出现规模化工坊后,再进行相应的分流安置,只要能让他们填饱肚子,尖锐的阶层矛盾就能缓和。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