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417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17章

 

其二,尽快将天津所辖各县,重新梳理一遍,对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贪赃枉法的官吏,悉数清除掉。

其三,积极开辟对外海贸港口,朕会以中旨的名义,准许天津开海,允许西洋各国海商停靠。

其四,查明天津治下流民,朕会着大内行厂,增扩天津治下造船厂,同时开设一批新的作坊,用于收容这些流民。

其五,排查天津直隶州河道、河淀事,组织青壮兴修水利,力争天津不再出现水患。

其六,针对天津卫城,要展开重修城池事……”

针对天津这个地方,崇祯皇帝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要将津门发展起来,成为北直隶的商贸重镇。

想做到这一步,那不单是漕运上,包括海运,陆运等方面,都必须大力发展起来。

既然陈延生的能力很强,那诸多的谋划和部署,就能逐步的落实下来,这不单单是对国朝赋税,能有不小的增益。

更为关键的一点,也使得北直隶治下,多了一处能通过海贸,积极向江南地,向西洋诸国联系的渠道。

小农经济下的大明,其生产力是相对较低的,而崇祯皇帝构建的内帑经济体,则能逐步的提升生产力。

这一低一高的驱使下,只要能生产出大明没有的产物,那就能借助新天津,源源不断的赚取钱财,继而谋划更多的事情。

“韩赞周,将这份密旨,选派可靠宦官,八百里加急,送至陈卿手中。”写完密旨的崇祯皇帝,将密旨递给韩赞周,神情严肃道:“切记,务必以最快的速度,送达。”

韩赞周当即领命道:“奴婢明白,奴婢即刻去办。”

陛下,此事恐引风波啊!

陈延生、李明忠他们,在天津打开了局面,叫撤卫设州事落实,那崇祯皇帝在朝堂上,就必须给天津带来利好风口,好叫天津腾飞起来。

由崇文门税关所开辟的关税新格局。

有宣府镇开设榷场事。

有改造京城事积攒的经验等等。

这些都是能进行复刻的。

倘若天津直隶州,能明确开海事,那以上诸多模式,都能在符合天津本土的前提下,逐一落实下来。

关税也好。

商税也罢。

乃至茶税、矿税等其他税收。

崇祯皇帝都要用自己的方式,一一给它落实下来,叫那一小撮群体,所牢牢把持着的利益,都给吐出来。

“毕卿啊,这些时日朝政繁杂,朕也没时间单独召见卿家。”稳坐龙椅的崇祯皇帝,看着毕自严说道。

“先前朕着卿家,在宣府镇谋划榷场事,进展的如何了?另外户部所谋新策,推进的又如何了?”

想叫天津实现开海,给国朝再增扩一项财源,那这件事情,崇祯皇帝不能直接提,要叫有司官员,呈递奏疏才行。

大明复杂的政治格局,叫崇祯皇帝明白一点,不要直接下场,去跟文官群体斗,那样有损天子威仪。

斗赢了,引来一片骂名。

斗输了,引来一片骂名。

被文官群体、清流、读书人,所把持着的舆情话语权,可不是那般轻易就能易主的。

“启奏陛下,宣府镇榷场事已定。”

毕自严作揖行礼道:“户部已选派官员,前去宣府镇治下张家口,组建有司衙署,榷场十三行亦筹建起来。

不过国朝毕竟搁置榷场已久,想要叫宣府镇所设榷场,能恢复往日的境遇,还需一定的时间。

至于户部所谋新策,都在稳步推进中,眼下春耕在即,即便想要见到成效,至少也需要半年的时间。”

对叫人揣摩不透的天子,毕自严的心里还是颇为顾忌的,毕竟说错了话,若叫天子给惩处了,那就不好了。

只是毕自严哪里知道,他在财政口的能力,是崇祯皇帝颇为认可的,是钦定的大明财相。

“嗯,跟朕所想的差不多。”

崇祯皇帝点点头说道:“不过朕相信毕卿的能力,户部交由毕卿专管,定然能给国朝分忧的。

对了毕卿,朕有件事情,要跟卿讲明。

天津那边的撤卫设州事,已明确下来,天津知州陈延生,天津将军李明忠,没辜负朕的期许。

天津是漕运枢纽,是拱卫京畿的门户。

朕觉得日后的天津直隶州,必须要好好发展起来,所以朕想叫毕卿,以户部的名义,叫天津行开海事。”

毕自严:“……”

果然是有事情。

怎么牵扯到开海上来了。

开海事,在国朝属于不好提,不便提的事宜啊。

看着毕自严那踌躇犹豫的神情,崇祯皇帝双眼微眯,心里暗暗道:‘看来受小农经济的惯性影响,大明对待开海事,虽说于隆庆朝开海了,但后续采取的态度,明显就是不支持,不反对,但是不要提的消极态度。

尤其是隆庆朝的开海,尽管解除了海禁,但是所构建的樊笼枷锁众多。

说是开海,实则就是想多一项税收渠道。

只可惜江南沿海地带,大批走私海贸的群体,根本就不缴纳关税。

这导致大批白银,虽说汇入大明,可是却多落到私人手里。

使得这帮既得利益群体,不是兼并土地,就是窖藏起来了。

反倒是国朝层面,并没得到太多好处。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