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352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2章

 

谁能想象的到,新设的大内行厂,单论规模和体量,已然赶超上东辑事厂。

尤其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辑事厂的曹化淳,在内廷销声匿迹的时间太长,这也使得韩赞周这帮太监小圈子,对其敬畏之心有所下降。

可是这帮十二监四司八局的太监群体,哪里又会揣摩透崇祯皇帝的心思呢。

“朕打算在天津三卫那边,筹办起一座造船厂,设掌厂太监,隶属于大内行厂下辖。”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神情严肃道:“国朝这边的情况,王伴伴心里也清楚,随着内廷所辖皇庄,筹办的厂区逐步落成,便民铺这一惠民组织,要在北直隶治下各府州县逐步设立。

那么对于粮食、棉花等一应所需,也会跟着激增上来。

为避免后期出现短缺情况,朕打算组建起一支海上船队。

将先前所聚拢的船匠,包括培训的那批匠户,悉数转移到天津那边,寻找合适的临海地域,筹建造船厂,修造大型海船。

所选造船厂地址,要用银子购买,不可仗势欺人,这个掌厂太监,你要选好合适的人选,不可误了朕的大事。”

“奴婢明白。”

跟着站起身来的王承恩,欠身说道:“皇爷,那组建海上船队的一应人选,是否从大内行厂这边筛选?”

“不用!”

崇祯皇帝摆手道:“日后要组建的海上船队,内厂负责好监察事宜即可,至于海上船队的人手,可慢慢进行挑选。

专司商贸往来的,专司船队航行的,专司船队护卫的,这些都要单独搭建队伍。

内厂这边,可筹建起一个海事处,专门对接海贸事宜,相应的制度要完善好,日后朕有大用。”

“喏!”

在大航海时代的背景下,大明于国朝这一层面,已然落后太多太多了。

大洋彼岸的欧罗巴诸国,凭借着海上贸易,肆意劫掠财富,以壮大自身根基。

对崇祯皇帝来讲,虽说海上存在太多的风险,但所能斩获的利益又非常客观。

要知道大明走私海贸极为盛行,尤其是东南沿海一点,从事海贸的群体,可谓是多到数不胜数。

像茶叶、丝绸、瓷器,这可是海外热销的三大商品。

凭借着上述三大商品,导致欧罗巴诸国,在各处辛苦得到的银子,多数都流入到大明治下。

倘若大明真的贯彻禁海事,那红薯这类舶来物,又怎会出现在大明治下呢?

“王伴伴,有件事情你要记在心里。”

崇祯皇帝想了想,伸手道:“叫临海的那些皇庄,若是有可能的话,多与北上的海商联系起来。

多从他们的口中,打探海图之事。

在天津设造船厂,这只是一个开始。

先前朕给徐光启、孙元化他们,都下达了旨意,叫他们帮着聚拢西洋船匠,到时可迁移到天津,参与具体的造船事宜。

不要把眼光只放在大明的身上,要懂得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海上这一块,其实我大明已经落后很多了。

等到日后培养出的船匠多了,后续还要再多开辟一批造船厂,帮助我大明在海上的力量,能够变得更强。”

“奴婢明白了。”

王承恩拱手应道。

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终究只是幻想罢了。

大明宝船是强,但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想要在海上崛起,就必须汲取精华和养分,结合自身的底蕴,在造船一事上,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不过想要建设属于大明的海上强军,还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水师这一近海性质的海上力量,终究要迈向远洋性质的海上力量,不然大明如何能实现弯道超车,夺取大航海时代的种种红利呢?

并卫设州

“元辅,您说陛下召集我等,还将军机处那几位大臣,都喊上了,究竟所谓何事?”

成基命眉头微蹙,和韩爌并肩而行,低声道:“这几日,陛下频繁召见朝中大臣,不时还会去军机处那边。

反倒来文华殿理政,却很少,难道天子真的是给内阁放权吗?”

“为了何事,本辅不知。”

韩爌边走边说道:“不过放权一事,本辅倒是觉得像是真的,这几日,我内阁所定的票拟,司礼监那边,悉数都给批红了。

想想温体仁所讲之言,你心里也能猜出,那就是天子想借温体仁之口,将心中所想讲出来。”

“……”

成基命沉默了,这些时日的国朝,局势看似稳定了,然却暗藏汹涌,尤其是责任制和追责制,开始在内阁落实,虽说身上被绑上了枷锁,但是地位却稳固了。

纵使科道的那帮言官御史,风平坦和,在国朝闹出再大的动静,只要不是做错了事情,导致朝局出现混乱,那涉事的内阁大臣,根本无需上疏请辞。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天子这是加强了内阁的权柄。

“毕阁老,有关仓场事这边,有些事情,本辅要跟您商榷一下,可能与你所定的事宜,会有一些冲突。”

“徐阁老,具体涉及到哪一些?户部这边,许多事情还是千头万绪,若是涉及到……”

在去往乾清宫的途中,毕自严、徐光启这帮内阁大臣,王洽、周延儒这帮军机大臣,成群的聚在一起,朝东暖阁那边而去。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