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568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68章

 

今年开春以后,他年满15,便也向新安县县衙申请了田亩分配,王公允自己肯定不会种地的,过了府试便有了举人身份,能够做吏,但他还是想考取进士资格,其父王阿井也支持他,便在洛阳的司州府学里发奋读书。

至于新安县衙分配给王公允的八十亩露田、二十亩桑田,则尽数转租给他人耕种,律法规定分田不得买卖,但高澄允许将所分得的田亩进行转租,只是契约必须一年一立。

高氏在关东的统治已经来到了第15个年头,预计未来两年,将是第一波婴儿潮的人口增长高峰,足以填补关东地区因迁民所损失的劳动力,毕竟关东拢共也只是因两波迁移,少了一百三十万丁口与一百三十万妇孺。

在古代,为充足的人口分配充足的田亩,满足这个条件,只需一次春耕,一次秋收,生产力即告恢复。

许多王朝在开国之初要经历十余年的休养生息,才能恢复生产,其实是战乱造成人口大量减少,需要等待由乱入治后的婴儿潮成年,从事农业生产,毕竟人不是田地里的庄稼,能够一年一熟,甚至两熟、三熟。

总不能让个八九岁的半大小子独立承担生产责任吧。

关东地区将在未来一两年内恢复西征前的生产能力,看似时间短,但背后其实是关东地区,尤其是河南、河北十余年来未曾遭受过大规模的暴乱。

高澄与崔季舒仔细盘对过各类账目,又命人将水师大都督厍狄干与唤来,询问水师操训情况。

以厍狄干的身份地位自然知晓高澄预计南征的时间,他不仅严抓水师训练,更虚心向麾下都督扶猛、郭元建等精通水战的将领请教,五年下来,多有收获,至少于水战一途,不再是一个门外汉。

太昌十五年(546年)正月十二,就在北境之王为两年后的南征而做准备的时候,遥远的岭南,陈霸先也在为了自己前途而奋斗。

公元544年,陈霸先一举击溃围攻广州城的叛军,获得萧衍赏识。

同年冬天,恩主广州刺史萧映病逝,陈霸先护丧欲将萧映送灵柩送回建康,半路却收到萧衍任命,任他为交州司马,领武平(越南永安)太守。

而此时交、德二州都为叛将李贲割据,他于越南北部地区建国,国号万春。

陈霸先立即返回广州,聚集兵马,筹备军资,与后续抵达的交州刺史杨蒨、定州(广西桂平)刺史萧勃,于十二月出兵平叛。

行至半途,定州刺史萧勃等人畏惧不前,陈霸先表示跟这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够平定叛乱,于是独自领军击鼓前进,各部无奈,只得随后而行。

毕竟此前退兵的前新州(广东新兴)刺史卢子雄与高州(广东阳西)刺史孙冏都被萧咨进谗言,而被赐死。

公元545年六月,平叛大军抵达交州,叛将李贲领军数万在苏历江口设下城栅御敌,交州刺史杨蒨以陈霸先为先锋,大破李贲军阵。

李贲逃往典澈湖,时值湖水大涨,梁军诸部不敢进兵,又是陈霸先率军趁水涨之际抢攻,彻底击溃李贲大军,李贲投靠屈獠部落,被屈獠人所杀,传首建康。

交、德二州得以光复,然李贲之兄李天宝逃往九真郡(越南中部),聚集剩余的二万兵马,进围爱州(越南清化),陈霸先再次领军平乱,累功受封振远将军、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督七郡诸军事。

在高澄21岁便开始独掌元魏大权,掌控整个北方的时候,43岁的陈霸先终于在岭南地区有了一块小地盘,也在战火中历练了一支精锐之师。

蜀地

益州成都,宇文泰于府邸设宴款待又一名从高山地区归顺的僚人部落首领,席间歌舞不休,众人举杯交箸,把酒言欢。

经过六年多的辛苦经营,武川集团终于在蜀地扎根,当然,这也与时代背景相关,巴蜀地区战祸频发,百姓离散,于是便有了僚人内迁,遍及巴蜀各处。

若是蜀地依旧以汉民为主,只怕宇文泰等人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站稳脚跟。

原时空中,西魏入蜀,曾激起蜀人反抗,民变、叛乱时有发生。

但这是建立在萧纪治蜀17年的基础上,在萧纪治蜀以前,益州官员每年都要征伐僚人,捕其为奴隶,掠夺其家财,汉、僚民族矛盾尖锐。

是萧纪对僚人采取安抚手段,缓和民族矛盾,改变了蜀地无序混乱的状态,深得汉、僚百姓爱戴。

西魏在这样的背景下入蜀,又怎么可能获得汉、僚两族的支持。

而在这一时空,萧纪治蜀不过三四年,虽卓有成效,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汉、僚矛盾,但到底是比不得十七年辛劳付出。

宇文泰入蜀后,即号令严肃,严禁将士烧杀抢掠,城内民众各令复业,尽可能减小统治更替对蜀地生产的影响。

夺取楚州(重庆)作为门户后,向萧衍递上降表,放还滞留蜀地的南梁宗室以示诚意,最终在明面上得了一个梁臣的身份。

在对待僚人的态度上,宇文泰选择恩威并施的手段,愿意服从成都号令,则以由元宝炬以魏帝身份封官,对于负隅顽抗者,则坚决清剿。

不过这清剿手段大多数时候都用在了蜀地汉人身上。

作为外来的第三方势力,北地汉人与武川鲜卑追随宇文泰南下,必然会打破蜀地原有的利益格局。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