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282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82章

 

刚出灞上的宇文泰并不知道华州失陷的消息,但他心理早有准备,华阴孤城无援,城中守军并不充足,难以坚守。

这一次迎击高欢,他就没想着自己还能解华阴之围。

只不过北上的时候,宇文泰时时东望,在恒农还有他引为心腹大患的高澄。

贺六浑老了,失去了勇气,关中残破居然不敢长驱直入,高澄才是自己的对手。

虽然说起来很可笑,但当你认清一个人的能耐,而蔑视的时候,无论他做什么,都能找到角度加以讥讽。

这样的蔑视与轻敌不同,轻敌是并不知晓敌人的实际水平便加以轻视,而宇文泰的蔑视恰恰是他认清了贺六浑的能力。

曾经高欢认为天下英雄唯岳与欢耳。

而在宇文泰看来,天下英雄唯澄与泰耳。

究其缘由,还是贺拔岳死后关中大乱,高欢一系列拙劣操作,让宇文泰看清了他的虚实。

如果是高澄领兵西进,步步为营,宇文泰会赞赏高澄用兵有王翦之风。

到了高欢这,却是失了勇锐的表现,也确实没地方说理。

被宇文泰所重视的高澄也没有闲着,他每日操练部众,做着攻城演练。

同时大肆打造攻城器械。

在恒农聚集了六万八千人可不是来看戏的,与其放任宇文泰东出,不如趁他与高欢决战,袭取潼关,堵死宇文泰东出的路线。

宇文泰无论如何也不会冒着高澄由潼关往长安进军的风险,从南北两线东出。

他笃定宇文泰会选择领兵迎击高欢,理由很充分,宇文泰拖不起。

这个春耕,对于饥饿了一整年的西魏来说,太过重要,只有将高欢击退,关西才有喘息之机。

正如宇文泰训斥将领所言,守潼关是为了防止东魏入关,但高欢二十万大军已然由蒲津西进,还死抱着潼关作甚。

高澄赌的就是宇文泰无暇顾及潼关,潼关守备空虚。

枪里没有子弹。

高欢笑子

高澄得知高欢听取陈元康之言,围攻华阴。

遥望西北方向,感慨道:

“元康终究没有辜负我。”

但消息传递具有滞后性,这时候,高欢甚至已经休整完毕,做好了继续进兵的准备。

这些事情,高澄暂时不得而知,即使知道也不会觉得诧异。

能够说服高欢夺取华阴作为立足之地,已经是侥幸了,哪还能寄希望于贺六浑事事听从,龟缩在华阴。

他要真有这份觉悟,高澄也不会为了这个败家老爹操碎了心。

但高澄已经不关心这些了,他知道,一旦攻占华阴,留大将驻守,即使前线战败,宇文泰也无法如沙苑之战一般,长驱直入,夺取河东。

并且,自己攻取潼关的时候到了。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身处关中的宇文泰,无论如何,都要比自己更快得到这个消息。

这也意味着宇文泰早就有所动作。

宇文泰不是高欢,还没到志得意满,有资格犯蠢的时候,他不可能在长安与自己隔着潼关死耗,干瞪眼,坐等高欢一路接收城池稳步推进。

北上寻找战机是宇文泰唯一的机会。

高澄有了决断,立即传令各将整军出恒农西进,意图攻取潼关。

与高澄同时出兵的还有高欢。

在华阴城稍作休整后,留大将斛律金领军三万屯驻华阴,一面囤积军资,一面组织民夫加固城防。

坚决不犯袁绍错误的高欢,则亲领其余各路人马出华阴,渡洛河南下。

途经沙苑,高欢放声大笑。

众心腹大感疑惑,司马子如询问道:

“相王何故发笑?”

高欢笑岔了气,好一会才缓过来,对众人解释道:

“入关之前,阿惠曾有言语,宇文泰可能在沙苑芦苇丛中设下伏兵,若风势在我,但行火攻,一把火便能将其烧死。”

说着,指向沙苑继续道:

“诸君且看,如今这沙苑哪有能够藏人的芦苇丛,这阿惠呀,打了几场胜仗,便以为算无遗策,倒教起孤来了。”

说罢,忍不住又笑出声来。

陈元康听着高欢的讥讽之言,心如刀割。

如果这人不是高欢,他一定会怀着野兽的心境,向世人展现自己对高澄的忠诚。

他的信仰,不允许任何人侮辱自己的太阳。

当然,太阳的父亲除外。

陈元康忍气吞声,不作言语。

沙苑为何没了芦苇丛?

原因很简单,芦苇的根茎可以食用。

关中都已经到了人相食,损失七八成人口的地步,哪还会有一片芦苇地供宇文泰藏身。

历史上的沙苑之战,宇文泰能够依靠芦苇丛大做文章,有许多原因。

首先是宇文泰在潼关围歼窦泰获取大量物资的同时,逼退高欢,让关中获得春耕的时间。

第二则是高欢选择在这一年秋后出兵,不止是关中饥荒大缓,更是让沙苑的芦苇有时间生长起来。

当高欢大军进入沙苑的时候,宇文泰麾下三万步骑也已经渡过渭河。

两军行将在沙苑相遇。

而在潼关,又是另一番景象。

高澄留了一个心眼,抵达潼关的第一天,集结全军骑兵埋伏在后,驱使州郡兵试探性攻城。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