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208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08章

 

让步效应,小高王可太懂了。

所谓调查期限,但凡他要出手,肯定是听望司已经查出了证据,再暗中交由御史冲锋陷阵。

至于御史不能无限免责,大不了换上一批人来继续当疯狗便是,政绩考评就是悬在他们面前的肉骨头。

至于有些御史有两次不实纠察后,不愿再冒险弹劾,三年后的考评给个中等,依旧是外调任职地方,空出职位换人继续咬。

高澄看似做了很多让步,但仔细想来,他又牺牲了什么?

十一月二十三日,经过数日的争论,终于由高澄一锤定音,在关东之地,推行新的御史制度。

这场争论才平息不久,高澄便忍不住开始在紧要位置展开除虫行动,不断安排人秘密投书御史台,或者御史家中,检举揭发官吏不法事。

对于这次行动的幕后主使,御史们看了犯官名单后,各自心知肚明,谁叫那些人脑门上没有写一个高字。

一时间整个御史台忙碌起来,有老成持重之人,还会明察暗访,核对投书中所写罪状,再行弹劾。

脾气急躁一点直接上书弹劾,大批官员被带职审查。

而都官尚书也成了大忙人,这次他可没有文明执法的自觉,对在职官员当然不能动刑,但对于其余涉案人员,纷纷大刑伺候。

三木之下,何求不得,掌握了官员罪证后,都官尚书奏请将犯官去职,失去了官身,自然刑罚无忌。

说不上屈打成招,被高澄挑选出来的就没有干净的人。

这一次运动式治理下,由崔暹整理出来的一百二十一人名单,尽数认罪,其中官职最高者,时任司州牧。

司州牧是个倒霉蛋,名单上原本并没有他,但高澄急着给可朱浑元腾位子,便授意听望司暗中调查,如果没犯什么大事,便将他平调为朝官。

可查访后发现,此人不止收受贿赂,更有殴杀奴婢的行为,高澄便将他的名字给添了上去。

每有一个犯官认罪,都官尚书都要前来请示自己应该如何判处。

高澄为他定下一个标准,杀人者偿命,虐民者发配戍边,贪腐情节严重者免去官职,这三者,家财尽数充公。

至于他们的家眷,高澄一如旧例,送往晋阳交由高欢处置。

对于贪污数额较小之人,高澄也网开一面,展示自己的宽容,仅是贬官,收缴贪腐所得。

名单之中,有半数是情节较轻之人,目睹另一半人的悲惨处境,尤其是司州牧被斩首于阊阖门外,而他们却只是被降职,依旧保有官身,对高澄自然是感恩戴德。

司州牧因殴杀一个奴婢而死,也有权贵觉得他死得很冤。

自古以来,当上位者决心出手整治某个人的时候,殴杀奴婢的罪名足够治以死罪。

而高澄这一行为,也获得洛阳乃至关东奴仆、婢女这一群体的好感。

但高澄并非高枕无忧,自己赏罚随心的举动也引发了他的忧虑。

不能说拓跋鲜卑统治者不重视律法,《天兴律》、《神麚律》、《正平律》、《太安律》、《太和律》,以至《正始律》,都是曾经通行全国的律典。

但正因为这些律法存在诸多错漏,才会不断编修,而随着时局混乱,由宣武帝元恪正始年间编修的《正始律》也已经流于形式。

律法又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洛阳大肆劾察不法的时候,温子昇所领衔的使团也终于抵达建康,受到江南文士热烈欢迎。

使团境遇

五马渡位于建康西北,相传永嘉之乱,神州陆沉,中原衣冠南渡,当时有琅邪王、汝南王、西阳王、南顿王、彭城王五位司马氏宗王由此渡河,便有了五马渡的名字。

江岸舟船云集,商船装卸货物,客舟辞旧迎新。

一艘横穿长江的使船停靠在渡口。

温子昇先祖温峤是东晋名臣,先后平定王敦、苏峻之乱,在江南立下赫赫功勋,死后追赠使持节、侍中、大将军,谥号忠武。

晋室早已作古,但踏上五马渡,缅怀先祖功迹,温子昇满怀激荡。

没有多余的时间让他追忆先祖荣光,在码头上等候许久的萧梁官员领着江东文士,已经笑吟吟地走了近来:

“久闻温先生盛名,江东士人无不翘首以待,陛下也在宫中等候先生觐见,请随我先往洛阳馆稍作休整。”

温子昇自无不可,这位负责接待的官员倒是一个好相处的,没有占嘴上便宜,若是直说要温子昇往四夷馆休息,他定要好好论道中原究竟算不算夷这个问题。

与前来迎接的官员以及江东文士互通姓名后,又是一番见礼,才领着使团随南梁官员入城。

沿途回想起那些江东文士或景仰、或嫉妒的眼神,温子昇心中了然,这一趟建康之行,只怕少不了要以文会友。

好在自己是有真才实学的,也不至于怯场。

车队驶过深深的城门洞,温子昇掀开车帘,入眼是一片熙攘的繁华景象,大道两侧不断传来各种口音的金陵雅音,让温子昇误以为回到了洛阳城。

西晋定都洛阳,以洛语为官话,称为雅音。

衣冠南渡,一口雅音的北方士人占据了江南话语权,而洛阳官话与一部分吴地俚语相结合,也就成了如今的金陵雅音。

车队一路行至洛阳馆,温子昇进门却撞见一个意想不到的旧相识,尔朱氏核心人物之一,总督徐兖之地的彭城王尔朱仲远。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