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156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6章

 

宇文泰对侯景没有什么好脸色。

侯景也知趣的引兵退走。

而侯景入关也给宇文泰提了一个醒,他没有急着前往平凉,而是分派部众严守各处关隘,防止高欢西进。

这才带着亲卫进抵平凉。

以武川豪杰为主的众将尽皆出营相迎。

“贺拔公无罪被杀,请宇文公继任关西之主,统御我等征伐侯莫陈悦,为贺拔公复仇。”

赵贵带领众人行主从之礼,言辞恳切道。

通过先往平凉探听情况的夏州长史于谨传达消息,宇文泰知道是赵贵最先提出迎奉自己。

他赶紧下马扶起赵贵,又抬手需扶众人,说道:

“贺拔公身死,泰如丧肝胆,所求者,为贺拔公复仇而已,诸位推我为主,泰年岁尚浅,只恐不足以当此重任,还请诸位另择明主,泰愿做先锋,取侯莫陈悦首级,以祭贺拔公。”

二十七岁的宇文泰明明已经做好了继领关中的准备,甚至早早派人把守关隘抗拒高欢,却还要辞让一番。

“贺拔公率领我等入关,辛苦厮杀才有今日基业,贺拔公已没,非宇文公不可主关西,公若推辞,关西必为贺六浑所得,我等死不足惜,唯恐九泉之下愧见贺拔公。”

赵贵等人自是苦苦哀求。

眼见众人确实诚心迎奉自己,宇文泰这才长叹一声,勉为其难道:

“诸位既然坚持要奉泰为主,泰不敢再辞,既为关西之主,诸位需听我号令,若不愿追随,今日自可离去,或投陇山、或投高欢,泰绝不阻拦!”

这一句话激得众人两眼冒火。

侯莫陈崇率先站出来,他拔出佩剑,怒视众人道:

“贺拔公被侯莫陈悦所杀,却也是由高欢唆使,今日谁敢背弃贺拔公恩义,投奔仇寇,请试我侯莫陈崇的剑刃是否锋利!”

要不是大家伙都知根知底,侯莫陈崇恨不得当场改个姓,免得别人误以为自己与侯莫陈悦是一对兄弟。

几乎所有的武川籍将领尽皆起身拔剑,目视周围之人。

而人数偏少的非武川籍将领也赶紧跟上。

这时宇文泰也拔出自己的佩剑,高举向天空,大喊道:

“今日!我宇文泰与众位盟誓,血债血偿,我必取侯莫陈悦的头颅以慰贺拔公在天之灵!我与高欢,不死不休!谁敢言投奔高欢者,泰必杀之!”

说罢,一剑将自己的白马坐骑斩杀。

赵贵、李虎等人与他同誓:

“我赵贵(李虎……)与宇文公共盟此誓。”

宇文泰就此统御贺拔岳余众,再次分派将领加强东方关隘的守卫,防备高欢。

旋即以哀兵的姿态,移师高平(宁夏固原)往陇山进逼,征伐侯莫陈悦。

可叹侯莫陈悦以为交出贺拔岳尸首,就能缓和与其旧部的关系。

当高欢得知宇文泰继领关西,他终于想起了曾经那个神态让自己感到惊奇的年轻人。

‘只恨没有早杀此獠。’

此时的高欢已经走到蒲津,沿途粮道频遭袭扰,让他苦不堪言。

在关西权力重组的如今,大军再往关西,没有粮草保障,举步维艰。

若是将这支军队葬送,别说关西,就连关东也保不住,高欢不得已,含恨退兵。

同时也坚定了清除河西贼人与刘蠡升的决心。

高欢遗憾之余,倒也没有久久郁结于心,贺拔岳已死,天下再无敌手,宇文泰,又怎么能入他的眼。

临撤军时,高欢在蒲津登高西望,他满含自信道:

“贺拔岳既没,关西早晚必归我所有。”

而随他同行六镇众将们,纷纷附和。

宇文泰?无名之辈耳,尔朱氏二十万人被高王三万步骑所灭,如今高王在晋阳雄据大军二十万,天下谁能与之争锋。

而逃出关西的侯景并没有受到高欢的责难,命他回师荆州。

可怜侯景奔波一场,反倒给人留下箭矢回头的笑柄。

当高澄得知贺拔岳身死,宇文泰成功继领关中,怄得三天三夜睡不着觉,每每想起,都要气得锤榻暗骂:

‘贺六浑误我大事!’

要是父子两换位,高澄恨不得拽着高欢的脑袋砸地,让他好好清醒一些。

但是无奈,终究他才是爹。

太昌二年(533年)十一月,三十八岁的高欢、二十七岁的宇文泰、十三岁的高澄,未来搅动北方风云的三人悉数登场。

徐州

‘大都督澄自出洛阳,而至徐州,沿途秋毫无犯,所过州郡,百姓无不箪食壶浆,恭迎王师。

‘博陵名士崔昂闻之,赞曰:古今军民同乐者,无过之矣,此明主也。

‘遂千里相投。’

当时间线拨回高澄知晓关西具体情况之前。

帅帐中,高澄还在与手持崔暹书信前来投奔的崔昂寒暄,一旁负责记录高澄言行的记室参军张师齐,已经为这件事打好了腹稿。

高澄今天也算出了口恶气:当初在信都时,你崔昂清高,瞧不上我,如今倒好,崔暹一封书信,你就从冀州跑到洛阳,又从洛阳追了过来。

但表面上,高澄还是一脸笑意,他欣喜道:

“有怀远相助,澄如鱼得水。”

崔昂很激动,又带着几分惭愧道:

“大都督昔日诚心征辟,昂却只顾埋首读书,不识天下英雄,本无颜再见大都督,幸得季伦书信代为相邀,受此恩遇,昂不胜感激涕零,不敢当鱼水之誉,只愿能为大都督效犬马之劳。”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