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争魏 > 第754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54章

 

“姑臧为都,隐患颇多,臣建议大王迁都长安。”卫瓘拱手道。

杨峥其实也早有此心,所以才派鲁芝坐镇长安,督导关中的重建。

问题在于潼关、武关还在司马昭手上。

现在迁过去没问题,几年之后,司马昭恢复实力,几十万大军对长安玩泰山压顶,杨峥这个国都要不要?

所以杨峥觉得,通关没拿下之前,迁都长安并不明智。

“现在迁都,是否时机不对?”

“现在迁都,时机恰好,大王划分州郡,各地豪强必然抗拒,大王迁都长安,正可效法汉武帝之旧事,徐徐迁豪强至渭北,去其根基,若四方扰动,长安出兵也一击可定!蜀中人力物力至长安,比去姑臧近了一倍,冯飒一败,司马昭至少五六年才能恢复,五六年后,长安固若金汤,难道大王没有再来一次冯飒大战的雄心壮志?”卫瓘笑的如同一头狐狸。

杨峥也大笑起来,“大善!”

现在就是比谁先恢复实力。

留在姑臧,路途遥远,太原发生什么,姑臧收到消息至少半个月,更不用说蜀中。

这本身就是巨大的隐患。

如果杨峥在长安,也就没有周煜这次军事冒进了。

另外,国都搬去了长安,皇甫家、索家、张家这些河西大族,肯定也要跟着搬过去,贴近权力的核心,陇右、蜀中的豪族,也可以名正言顺的让他们过来。

至于军事威胁。

司马昭主动进入关中大战,杨峥求之不得!

你司马昭能弄几十万大军,我在关中难道不能弄出几十万大军吗?

今日之秦国,已非昔日之凉州。

有蜀中支撑,杨峥完全不虚司马昭。

几年后,司马昭有没有这么胆子西进都是个问题。

原因很简单,司马昭也老了……

卫瓘此策,其实也是在引诱司马昭冒进。

在关中决战,总比在潼关、蒲坂死磕强。

不过,杨峥依然向鲁芝、杜预、索靖三人去信,征询他们的意见。

溃败

秦军虽然受困,但一直斗志高昂。

一万余军,并没有三万多魏军放在眼中。

自杨峥起兵以来,多是以少胜多。

现在虽然地形不利,但未必就是输。

有些将士甚至觉得魏军太少,不够五转军功。

士气旺盛是好事,但过度旺盛就是自大了。

魏军占据地利,堵住几个出口,围而不攻,只留下西北面的出口,给秦军突围。

围三厥一,古已有之。

避免秦军死战不退。

一天、两天、三天之后,情况就不太妙了。

唐彬、刘弘截断水道,秦军无水。

即便掘井,也无法满足两万多人和战马的用度。

更危险的是粮道被截断。

军中粮食更无法支撑。

“尔等已深陷重围,内无粮水,外无援兵,此时不降,更待何时?”营垒之外,魏军日夜鼓噪。

秦军不怕恶战、血战,却经不住这么软刀子一刀一刀的割。

仅剩不多的府兵不断逃窜。

士气也跟着低靡起来。

天天被魏军这么堵着,战不能战,走不愿走,士气自然消耗严重。

留给周煜的选择不多,要么突围,要么继续向前,深入重围,一直把头撞破……

当然还有最后一条路,把所剩不多的战马宰杀,以马血继续撑几天,等待转机。

然而,深入敌境,又没有跟关中的秦军沟通,哪里还有转机?

除非天上下雨。

周煜望了一眼万里无云烈日高悬的天空,心中惶恐起来,自西平立足之后,秦军何曾有过如此大败?

大秦刚刚立国,自己就来了这么一出,有何面目见秦王?

“事急矣!都督当领军先走,属下断后!”杜河在关键时候承担起了责任。

向前是必死无疑,这两万大军一个都回不去。

周煜犹豫了片刻。

杜河却坚决道:“都督乃大秦重将,大王之臂膀,若折在此处,国威不存!”

当初在枹罕追随杨峥的六百賨人中,以龚羽、罗虎、鄂山、朴进、杜河五人为雄,这么多年过去了,罗虎、鄂山战死,朴进伤残,留在姑臧恩养,只剩下了龚羽跟杜河。

六百多賨人没有战死的大多成为中下级军官,退役之人凭借多年积攒的军功,有田有钱,成了地主老爷,日子过的不错。

賨人又名板楯蛮,四百多年以来,以善战而闻名,追随汉人王朝,曾助汉高祖还定三秦。

蜀国大将王平、句扶也都是賨人。

周煜望了一眼周围将校,几日之前士气高昂的要去河内挖司马家的祖坟,现在一个个像霜打了的茄子。

没有粮食,靠杀马煮皮甲,撑上十天半月没有问题。

但没水,两三天人就完了。

一念及此,周煜不再犹豫,“好,若能安然返回,某定向大王禀明你的功劳!”

杜河惨然一笑,“我三个儿子都在青营,一个成了宣义郎,一个成了将军亲卫,够本了!”。

不知不觉间,曾经少年的孩子,也都成了少年。

一个时辰后,凄凉的号角声响起,大火自秦军营垒中燃起。

秦军结阵而退。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