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争魏 > 第722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22章

 

“蜀地急需休养,人心未定,属下愿出使东吴,与其结盟,共抗司马氏。”庞青道。

“结盟是要结盟,却不是现在,东吴此时攻我,是在给我一个下马威,你现在去了,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好脸色,还是再等些时日。”杨峥记得这段历史,罗宪以两千弱旅,先后抵挡住了盛曼、步协、陆抗等人的攻击。

再说成都有杜预和令狐盛在,蜀国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

永安本身就是一座要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不是堆叠兵力就能拿下的。

“再等些时日,吴国定会先与我们结盟。”在杨峥眼中,吴国出兵,只能算是关中、蜀中一系列大战之后的波折。

毕竟吴国什么都不做,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倘若吴国与司马氏结盟?”庞青道。

杨峥一愣,不排除这种可能。

当年蜀国如日中天时,孙权就与曹操结盟,背刺关羽,把蜀国拉下马。

这就像篓子里的螃蟹,我上不去,你也别想上去。

杨峥笑道:“什么时候虎狼要跟猪羊结盟的?东吴今日图我,他日我亦有图东吴之心!”

走到今天也看开了,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没有朋友。

当凉州与东吴利益一致时,吴国自然就是盟友。

利益出现分歧时,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掏刀子。

吴与蜀搞了这么多年的盟友,也没搞出什么名堂。

所以什么事还要靠自己。

今天吴国若能与魏国结盟,明天杨峥就能跟司马昭喝酒聊天,都打了几十年,结盟这一套早就玩不转了。

庞青一脸崇拜之意,“君侯之气度,天下无人可及。”

杨峥笑了两声。

庞青忽然话锋一转,“今天下十分,君侯得其三,横跨雍凉并益,兼领西域草原之众,若还是曹魏柱国大将军,多有不妥。”

“这是你一个人的意思,还是其他人也这么想。”杨峥面无表情道。

庞青立即双膝跪地,“此是属下一人所思所想。”

“行了,你我之间不必如此,不用猜就知道他们不敢找我,所以找你来探探口风。”

“君侯英明。”庞青一脸冷汗。

杨峥最不喜部下聚众,裹挟众议。

有什么事完全可以摊在明面上说,没必要遮遮掩掩。

“你觉得如何?”杨峥反问道。

庞青脸上又渗出几滴冷汗,“全凭君侯心意。”

“我的心意是我的心意,当然需要听听你的想法。”凉州发展到现在这个体量,不向前迈出一步,对那些舍命搏杀的将士的确不妥。

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当然不是为了匡扶曹魏……

再说自己这个柱国大将军,都不好册封蜀国君臣。

总不能刘禅为安乐公,自己还是亭侯?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没错,但天下就剩这么三家,低调给谁看?

“称帝略有不妥,称王正可。”庞青拱手道。

以前摸着司马家过河,现在都跑司马家前面去了。

司马昭没有称王,自己却先走了一步。

什么事都需要名分,名不正则言不顺。

征战至此,中原士族不可能投附自己。

司马家给的东西太多了,中原士族不会接受一个融合夷狄的二元势力,更不会接受寒门庶族、青营大规模侵占他们的利益。

也就是说以后都是硬仗。

只能靠刀子解决。

“称王太快,先称公,看看内外反应。”杨峥觉得还是应该稳妥起见。

毕竟立了这么多年匡扶大魏的牌坊,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而且内部有一些人真的忠心曹魏。

“属下遵令!”庞青大喜道。

隐户

除了永安,各地战事基本平息。

春耕也如火如荼的开战。

不过汉中没有人口,姜维坚壁清野,良田也被毁弃了,杨峥无田可屯。

鲁芝、杜预、索靖、杨嚣、杨济等人的信陆续送来。

对府兵移屯长安之事大加赞赏,称是利国利民利军之事。

索靖与杨济隐隐提及,应该迁治所于长安。

姑臧好是好,但太过偏远。

不利与蜀中联系,也没有大国气象。

就像凉州的“凉”一样,跟秦晋吴楚齐这些名号比起来,气势天然的弱了几分。

毫无疑问,长安是最佳的定都之地。

这时代土地还相当肥沃,人口压力也不大。

不过眼前关中一片废墟,需要几年的恢复时间,现在讨论迁治所之事有些过早。

历来迁都都不是小事,劳民伤财不说,对地缘格局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眼下潼关、武关还在司马氏手中,现在迁过去,军事隐患较大。

杨峥遂将分田的消息传达军中,府兵人人大喜。

这时代人对土地的渴求无比强烈。

两百亩永业田,子孙世袭,形同这些府兵一个个都成了中小地主,自然人人欢喜。

古往今来,华夏文明的基本逻辑就是土地和人的关系,所有财富都是依附在土地之上。

关中土地之肥沃更不需多言。

秦、汉以来修建了多条水渠,让渭南渭北遍地都是良田。

仅汉武帝在位期间,就修建了漕渠、白渠、龙首渠、六辅渠等多项水利工程。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